伙伴新闻

贵州:构筑“大交通” 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2016-12-25

据吴高波介绍,早在8年前崇遵高速开通之际,桐梓县就唱响了融入黔渝区域合作的前奏。近年来,桐梓县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养生度假基地、重庆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对外招商引资。如今,伴随全球500强企业、全球前三的软件开发企业甲骨文(贵州)OAEC人才产业基地、中国智慧水务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华唐呼叫服务外包等大数据产业的纷纷落户,以及“众创空间”和“绿智园区”建设,加快了该县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的进程,成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有力注脚。

  “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积极主动地深化与重庆、上海的合作,是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选择。”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表示,遵义要全方位向重庆开放,努力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产业转型的投资新平台;要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区域,结合各自地理、资源、人力等实际,努力引进并积极打造以大数据引领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对于贵州来说,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度参加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贵州财经大学教授张晓阳看来,贵州的资源禀赋有着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条件,特别适合聚集高端产业和高端专业人才,并承接长江下游省市的产业转移。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则认为,贵州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的中间腹地,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条件,目前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海关、无水港等开放平台,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倒逼结构调整,力求搭上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快车。

  “贵州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腹地。向北,可经川渝连接亚欧大陆桥,直接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可经长沙、南昌连接长三角地区,借力上海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向南,可以通过高速铁路和公路连接两广,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过云南进入东盟地区,连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逐步形成全方位开放态势。”在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的描述中,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正在助力贵州走向世界,一幅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蓝图正在被卷卷打开。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今日贵州,正借力长江经济带与“江南”难以分割。黔山秀水间,3500余万贵州人民正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祖国波澜壮阔的大江河之中。